查看原文
其他

我在美国捍卫中文课,全校响应 | 我的高中时代

Claire 爸爸真棒 2020-09-14


沉默寡言、擅长数学、不关心学习以外的事、只和自己人抱团……说起中国留学生,许多人脑海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刻板印象。但随着时代改变,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到国外读高中,他们逐渐开始担当一个让前辈们出乎意料的角色——Leader(领导者)。

“爸爸真棒”熟悉的11年级美高学生Claire,就是她所在学校的亚裔学生联盟会长。最近,Claire和我们分享了一段经历:因为学校取消中文选修课,她和同学们组织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的“学生运动”,最终成功捍卫了中文课。在整个事件中,这个17岁的中国女孩所表现出的成熟、理性,有礼有节,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都自叹不如。

-FROM爸爸真棒


▲“中文课事件”学生自制海报。

2018221日,正当我们还沉浸在庆祝新年的喜悦中时,一件意料之外的事,令所有的欢歌笑语都戛然而止。

这个消息先从中文班的同学传出来,不出一两个小时,便闹得全校皆知。中文班的同学们抱成一团,泣不成声;而我们这些中国学生,只得愣愣地睁大眼睛,无助地看着彼此,泪花滚过眼眶,似是不敢置信这种事情竟然有一天在我们深爱的学校里发生了。

这则消息是:行政处要将中文课——学校的唯一非西方语言课——从我们学校彻底移除,将其变成一个网课。而中文老师,一位和蔼又慈祥的台湾女人,也因此即将失业。这则消息,如同惊雷,如同狂风,如同暴雨,打得我们措手不及。

然而我们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。为了将中文课重新带回我们学校的教室里,以Asian Student Alliance(亚裔学生联盟)为首的学生组织展开了一系列活动。

▲亚裔学生会平时的活动。

立场

责任感就是看到与自己有关

学生活动刚开始时,有不少中国家长对我们发出了疑问:

你们中国学生又不在美高上中文课,这件事情对你们的影响不大,为什么你们还要参与进来呢?

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忧虑。毕竟这是一场由学生组织向学校提议改变的活动,家长们可能担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不留意,就会被行政处盯上。所以,有不少家长建议我们少说话、少参与,免得引火上身。

但是,这件事情对任何一个学生团体来说,都是一件可能危及学生未来在学校发展的大事。请让我列举我们决心要参与到这场活动中的原因:

1从中文班学生的角度来看,他们需要这门课

母语非中文的中文班同学们渴望一个能同中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。如果中文课变成了网课,那么他们只能对着电脑机械地学习中文,这并不是学语言的最好方式。

更何况,中文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,如果没有更有效率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现场教学,中文班的学生们担心自己往后的语言学习跟不上进度。

▲youtube上美高学生上中文课的视频。学生们在根据课文内容演示场景。

2从中国学生的角度来看,中文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

中文班是一个我们无法置身却能置情的地方。中文班老师是一个极为热爱中国文化的女人:她不但教学生们中文这门迷人的语言,还带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——舞龙狮、包饺子、写书法、画水墨画,甚至还在学校展示表演。

这位老师的多样化教学使得整个学校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都大大提高。每当我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时,那些中文班的学生总是不忘用蹩脚的中文对我们表达祝福。这是一件多么叫人欣慰的事情啊!

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,中文班即是在这个西方文化占主导位置的学校里,最大的精神支柱。

3从其他亚裔学生角度来看,他们也觉得权益受到了侵犯

虽然其他亚裔的母语不是中文,但因为中文课是我们学校提供的四门外语里唯一的亚洲语言,所以在他们看来,降低中文课在学校课程里的分量,会让亚裔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更是雪上加霜。

在美国,许多人刻板地认为亚裔唯唯诺诺、俯首帖耳、胆小懦弱,所以更加欺压他们。因此,这些亚裔学生们认为,即使他们不是中国人,中文课仍然是让他们在学校间接勇敢发声的平台。

另外,中文课里也有不少亚裔学生,所以将中文课变成网课也会对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影响。

▲美国也有不少人认为,学习普通话对于美国学生的教育和经济成功很有帮助。

行动

学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

当天下午, 我作为亚裔学生联盟的会长之一,和其他两位会长建立了一个Whatsapp讨论群。一个小时内,我们便收到了八十份上下的加入请求。消息传播速度之快,已经引起了行政处的重视。行政处打算在晚上召开一个紧急会议,邀请任何想要参与的同学来办公室问问题。

对于我们这些高年级组织者来说,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同学们的高度情绪化。起先,Whatsapp讨论群里充斥了不解、困惑、悲伤,整个群组的氛围都被一股低气压笼罩了。

我们告诫自己首先得保持理性,然后一遍遍地在讨论群里强调:若要使这场和行政处的直接沟通卓有成效,那么我们得列出一些想要讨论的问题,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。

▲“中文课事件”学生自制海报。

不幸的是,尽管我们成功列举出了一些相当不错的问题,最后在真正谈话的时候,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情绪失控了。我们不但没有认真听行政处的理由,而且过分依赖情绪化的论证,鲜少从理性的角度出发,最后只落得心碎遍地。

不过,我倒不觉得这场会议是完全以失败结尾的。通过这场谈话,我们这些组织者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:情绪化的论证可以动人心,却不能轻易动人决定。

太过情绪化而不重视理性思考,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。

如果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,而不听从对方的理由,没有考虑让双方都退让却仍能获利的可能性,那么这场谈判也就失去了它的实质性。      

这个会议还有一个成功的地方是,我们终于明白了行政处做这个决定的原因。由于学校资金紧缺,中文班的学生也是所有语言课里人数最少的,于是学校就不打算继续资助中文课了。

我们思考良久,决定向管理捐款的校友们求助,并向董事会联名写一封请愿书。很快,不少校友表示关注此事件。我们现在仍在和校友代表们沟通联系,看看能不能开展一场“校友与学生讨论会”,并为中文课募捐。

当包括我在内的一批组织者们联系校友和董事会时,另一批组织者在校内继续领导活动。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持续高涨,我们开展了一场“穿红色衣服”的活动。

红色,不仅仅是中国的代表色,也是“火热”、“奋斗”、“不屈不挠”的象征。

▲热闹的“穿红色衣服日”。

出乎我意料的是,全校的同学竟然都穿了红色的衣服,相聚在蒙蒙细雨中如同娇艳盛开的大簇牡丹。要知道这种类型的活动在我们学校一般都是自愿参加,从来都没有这样大规模过。一位中文班的学生兴致昂扬地打印了好几页签名纸,在短短一上午内就集满了来自学生和老师的二百六十多份签名。

当天,学校的校报主编找到我,说她想采访一些这件事情的核心人员,然后发布一份紧急月刊。在两位主编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,一份崭新漂亮的报纸在短短一天内就新鲜出炉了。报纸上有我们亚裔学生会长们的寄语、国际学生协会会长们的看法和十几位学生们理性的观点。每一个人都写得很详细,每一页都做得很精致。主编和校对为了让这刊报纸尽快发布,愣是熬了一夜没睡觉。

这份令无数人动容的报纸很快被提交给课程修改委员会和董事会了。接下来的两个星期,我们三百多个学生齐心合力、分工协作,在校内、校外做的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。

学校有一个使命是“our students’ voices are valued”(学生的声音会被重视); 那么我们就要遵循这个使命,坚持自己的观点,直到它们真正被听到、被承认。

▲“中文课事件”校报紧急月刊封面。

收获

在捍卫中文课行动中懂得理性沟通

我们的努力终究没有彻底白费。身心俱疲的两周后,校长终于在集会上宣布:“中文课将会被继续维持四年。待有足够的资源和社会支持后,再做长期资助项目的考虑。”

听到这个消息,观众席里立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许多同学互相拥抱、尖叫,甚至有人开始放声大哭起来。      

这个经历对于我这个核心人员来说,实在是受益匪浅。作为组织者,我有过疏忽、犯过错误,有一次差点让这条坚韧的战线濒临崩溃。同时,安抚和鼓励学生以及在他们剧烈的争论之间周旋,也成为了我那两周的重大挑战。

然而,比起这些困难,我倒是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。“团结力量大”这话不假:不同肤色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们第一次因为同一个目标凝聚在了一起;少了一点分离,多了一份理解。

同时,这件事情也让我认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。中文课不能与其他语言课程平起平坐,这不仅仅伤害到中文班学生的学习利益,也是对其他亚裔学生精神利益的折损。一件事情看上去虽小,影响力却不容小觑。      

然而,这还是一场没有完全打赢的仗。同校友的联系还要继续,与行政处的沟通还要更有效率,资金还要筹备,兴趣还要调动,但是我们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。

若说这场经历下来我的认知还有什么改变,那大概就是:

金钱利益和社会责任有时候可能互不兼容。但若用对了态度,选择了理性的方法,便可以让这两者不那么针锋相对,两败俱伤。


想收听更多学生分享

↓↓可以加小助手入群哦↓↓

关注我们


点击以下标题,观看"我的高中时代"更多精彩文章:

《牛津牛娃:我是这样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思辨能力的》

《顶尖美高的三节课:学会思考、选择和坚持》

《如果一辈子都回不了本,你还去留学吗?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